资不抵债!日本大鳄东芝结束74年上市历史,福岛核泄漏事故或成“罪魁祸首”?

发布时间: 2023-11-10

 

资不抵债!日本大鳄东芝结束74年上市历史,福岛核泄漏事故或成“罪魁祸首”?

 

 

“TOSHIBA TOSHIBA,新时代的东芝。”

 

20世纪80年代,这句曾风行大江南北的广告语,是这家日本企业留在中国人记忆里的高光印象。然而,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,东芝近期宣布将于12月20日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,结束长达74年的上市历史。

 129.png

 

日本东芝将退市(图)

 

核事故成东芝长达150年辉煌历程的“休止符”

 

东芝公司成立于1875年,最初是一家生产电灯泡的小工厂,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横跨家电、电气、半导体、能源、基建的庞大产业帝国,一向被视为日本制造的象征。在家电领域,东芝创造了许多个“第一”,日本第一个电灯泡、第一台洗衣机、第一台冰箱、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等都诞生在东芝的车间。


130.png

 

日本东芝(图)

 

外界的普遍看法是,东芝从辉煌走向落寞过程中,福岛核泄漏事故是第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。

 

2006年,东芝决意收购美国西屋电气77%的股权,计划在新业务核电领域大展拳脚。然而2008年恰逢全球经济危机,东芝经营收入严重下滑,亏损3435亿日元,资金周转不利初露端倪。2011年,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中,受损最严重的3号反应堆正是由东芝提供的。质量危机下,未完成的订单无法收回资金,潜在客户数量急剧下滑,东芝由此元气大伤。

  131.png

 

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的3号反应堆(图)

 

面对巨大的财务包袱,东芝没有壮士断腕,反而在全球核电事业进入严冬后,在2015年继续加仓负债累累的西屋。2017年,东芝在美核电业务亏损金额高达63亿美元,导致资不抵债额达50亿美元、商誉减值达61亿美元;同年,经营状况恶化的西屋申请破产,再度造成东芝亏损超60亿美元。

 

可以说,不顾风险管理、沉没成本铤而走险的“赌徒心理”,造成东芝财务上的系统性脆弱,加之2015年东芝长达8年的财务造假丑闻被曝光,一下子将上百年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透支殆尽,东芝自此一蹶不振。

 

三大预警暗示东芝自救失败

 

用了十年时间,这家头戴科技巨头光环的百年日企,逐步从辉煌走向衰落,甚至走向退市。通过全球商情信息平台不难发现,东芝退市其实早有迹象,三大预警值得关注。

 

预警一:财务亏损,盈利能力连年下降

 

据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,自2017年被收购的西屋申请破产后,日本东芝主营收入陷入连年亏损状态,2020年的净利润环比下降112%,经济全面赤字,盈利能力持续减弱。

 132.png

 

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东芝多年连续赤字(图)

 

预警二:外资入股,管理矛盾激增

 

受经年累月负增长影响,东芝也展开了一系列自救行为想保住上市地位。2017年,东芝曾发布新股集资逾53亿美元,许多境外投资家看好买入,导致东芝股权分散。

 

据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,来自美国、新加坡、英国的投资机构和银行一直把持着东芝的股份。但外国投资者和东芝经营者的管理、市场策略相冲突,导致双方不断拉锯,引发矛盾冲突,收入不增反降。

 133.png

 

东芝2017年后受外资入股,内部冲突不断(图)

 

预警三:资不抵债,多次出售优势领域资产

 

为弥补核电业务造成的严重亏损,曾经豪掷千金“买买买”的东芝,也无奈开启打包清仓的“卖卖卖”模式。自2015年开始,东芝陆续出售医疗设备、家电、半导体等多项优势领域资产,以期续命。

 134.png

 

东芝近年多次出售优势领域资产(图)

 

据全球商情信息平台公共信息显示,东芝于2022年正式宣告退出笔记本电脑业务,结束其35年的经营历史。自此,东芝笔记本电脑成绝唱。

 135.png

 

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东芝舆情(图)

 

136.png

 

东芝笔记本电脑(图)

 

私有化或是东芝最好的选择

 

在经历多年的困境和挣扎后,东芝自救未果。据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,已将东芝的信用评估下调4级,至“B+”。

 137.png

 

全球商情信息平台显示东芝降级(图)

 

近日,日本国内基金“日本产业合作伙伴”联合20多家日本公司共同组成的财团,以每股4620日元的价格从东芝股东手中募集到78.65%的股份,成为其新的母公司及最大股东。自去年即开始谋求收购的东芝,其私有化退市就此成为定局。

 

在商安信看来,东芝退市主要原因还是经营业绩不佳,再加上此前财务造假造成对企业信誉的负面影响,退市私有化能在一定程度确保投资人利益,并让新东芝能专注基础设施业务,未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。

 

退市是东芝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,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日本制造鼎盛时期的落幕。

 

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以明得失。尽管东芝的失败并不代表日本制造业的全面崩溃,但这一事件仍然给日本制造带来沉重打击。在中国的工业崛起之路上,我们也应时刻以此为参照,引以为戒。